當前位置:首頁 > 文化建設
【中醫藥文化軼聞篇】號稱“國老”的甘草
發布時間:2023/3/2 發布者:超級管理員 訪問次數:4287
中醫自古就有“十方九甘草”的說法,可見其用途之廣。某些藥物太峻烈了,用點甘草制其毒性;藥物苦寒太過了,用點甘草調和藥性;此藥還有解毒、祛痰、止咳、止痛、解痙以及抗癌等藥理作用。晉代的藥物學家陶弘景在《名醫別錄》中稱它為“美草、蜜草”,還有“國老”這樣的雅稱。陶弘景說:“國老即帝師之稱,雖非君而為君所宗,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。”
甘草顧名思義就是有甜味的草,現在已查明甘草含有甘草酸、甘草次酸、甘草黃苷、香豆精類、黃酮類、桂皮酸類等多種成分。中醫在臨床上使用主要有生用和蜜炙兩種。生甘草主要用來治療咽喉腫痛、癰疽瘡瘍、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、食物中毒等;炙甘草主治脾胃功能減退,大便溏薄,乏力發熱,以及氣虛、心悸等。
明代陸粲《庚巳編》中講了一個故事:有一天早晨,御醫盛寅進入御藥房后,突然感到頭痛眩暈,隨即昏倒,不省人事。在眾人皆束手無策的情況下,有一位民間醫生取甘草濃煎后令其服用,不久盛寅便蘇醒過來。這位民間醫生解釋說:盛寅醫因為沒有吃早飯就走進藥房,胃氣虛弱,不能抵御藥氣熏蒸,故而昏倒了。甘草能調和諸藥之性,解百藥之毒,所以讓他服用甘草水后便蘇醒過來。用現在的醫學知識分析,盛寅醫可能是因為沒吃早飯低血糖了,用甘草的糖分補充一下,自然就好了。
聲明: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。
上一篇: 【中醫藥文化軼聞篇】冬蟲夏草
下一篇: 中醫基本理論——辨證論治